意外來到台灣,沒想到依山傍水的台東卻成為柯彼得醫師人生的歸屬。(林旻萱攝)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一天與柯彼得醫師(Peter Kenrick)約在海岸山脈南段最高峰的都蘭山,站在登山步道入口的觀景台,遠眺波瀾壯闊的太平洋,綠島、蘭嶼清晰可見。剛「騎」車上來的他,汗如雨下,還有點喘,身材高瘦的他用國語準確地說:「騎了4.2公里,一路上坡,平均坡度13.9%,共花了38分鐘。」
這座被當地阿美族與卑南族人視為聖山的都蘭山,是61歲柯彼得平時的健身房。曾騎過環法自行車賽必經的法國庇里牛斯山區,仍忍不住為台灣的都蘭山打廣告:「這條路可是比庇里牛斯山難了三、四倍。」
1985初到台灣的柯彼得(右1),與台東聖母醫院院長馬克裴修女等醫院同仁合照,留下珍貴的畫面。(柯彼得提供)
剛好是台東
在澳洲墨爾本出生的柯彼得,1985年正準備從英國返回澳洲,看到台東聖母醫院需要醫生的廣告,試用期是兩個月。他想,台灣正好是路途的「中間」,就到台灣看看吧!這趟無心插柳的旅程,沒想到一待就是34個寒暑。
他說,運氣很好,當時一來到台灣就馬上到有山有水的台東,如果當時是在台北,可能早就離開台灣了。
其實,柯彼得來台灣之前,先在沙烏地阿拉伯與中非的尚比亞行醫。
他在住院醫師第一年就到沙烏地阿拉伯,雖然有錢賺,但他覺得待一年就夠了,因為在他的眼裡:「極端保守的伊斯蘭國家『非常不正常』,不能亂講話,不能亂看女生,而且你亂看女生,還是女生的錯,她反而被責怪!」
鶴立雞群的柯彼得與台東基督教醫院急診室同仁合影。(林旻萱攝)
柯彼得後來加入國際紅十字會,被分派到尚比亞一家100多床的醫院,卻僅有四位醫師,送到醫院的都已是重症患者,腹膜炎、難產婦人、因為衛生不良造成的腸阻塞等,病人很多,每週工作超過100個小時,而且沒有領薪水,生活費還要自己出。「那時我錢快花光了,到了台灣,什麼都有,每個月還有2萬元台幣的薪水。」露出笑容的柯彼得比較兩國的天壤之別。
從15歲開始騎腳踏車,經常一騎就是100公里,來到台灣,台東部落的陡坡山徑成為柯彼得騎行飆車的最佳地點。除了在聖母醫院看診,他也跟著有護理、麻醉背景的艾珂瑛修女到各部落看診,當時台灣尚無健保,遇到看診病人無法支付醫療費時,他便免費看病。
受總統府之邀,柯彼得今(2019)年在元旦升旗典禮唱國歌。(總統府提供)
在世界的各角落行醫
1988年柯彼得又接到國際紅十字會的任務,前往正在內戰的柬埔寨磅士卑省,每天除了應付肺炎、腦膜炎、瘧疾的病人,還有許多被地雷所傷必須截肢的軍人。
他解釋:「當時已經敗走邊境的紅色高棉波布政權,在戰場佈滿地雷,反擊親越南的傀儡政府,也就是柬埔寨人民共和國,卻導致許多柬埔寨軍人誤踩地雷被炸傷,嚴重時每天切腳,一天六、七、八個,有時一週廿多個!醫院外槍聲不斷!」
柯彼得回憶說,戰爭實在是很「有趣」的事,在槍林彈雨中,他與醫院同仁的關係卻異常的緊密,每週與兩位澳籍醫師、兩位澳籍護理人員到金邊開會,內心有些不安全感,並且隨時注意各式小道消息,後來醫師只剩他一人,便由他負起教學的工作,指導柬籍醫學院的學生行醫。
柯彼得與台東基督教醫院的醫療團隊在莫拉克風災期間,搭直升機進入交通中斷的達仁鄉進行救援。(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當時他的女朋友、後來的妻子,在台東聖母醫院擔任翻譯的王媛玲,特地從台北轉機至泰國曼谷,再轉機至越南胡志明市,再飛到柬埔寨來看他,這個遠道而來的探訪讓柯彼得倍極感動,當柬埔寨的工作一結束,「台灣」理所當然成為他的下一個目的地。
擁有如此洋洋灑灑的資歷,柯彼得卻不以此自滿,他在柬埔寨戰火稍歇的時刻,利用燭光讀書,為的是參加英國內科專科醫師執照(MRCP)的考試。
「我在尚比亞行醫時認識了一位英國醫師,他是一位內科專科醫師,卻在外科、眼科手術醫術精湛,成為我心目中想仿傚的典範。」縱使如此,第一部份的筆試柯彼得仍考了三次;考過才能考第二試,但這部份也是最難的,因為必須實際看病,問診後做出臨床的判斷。
「我在第二試一共看了九個病人,其他考生只看了三個,我心想,病看太快,可能考糟了!事後才知道,因為在尚比亞與柬埔寨沒有精密醫療儀器協助情況下,練就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口試委員當場就決定讓我過關,還盡量送病人給我看!」柯彼得解釋。
柯彼得與太太王媛玲去南、北極圈做極地探險。(柯彼得提供)
心靈伴侶,不再獨行
年輕時受不了澳洲沒有高山,每年都要去「隔壁」的紐西蘭攀登第一高峰庫克山,柯彼得壓抑不了內心蠢蠢欲動的壯遊欲望,在行醫之餘,1994年開始連續九年,到聖母峰登山健行,但他不再踽踽獨行,而是帶著妻子王媛玲一起去。「她可能是台灣少數去過聖母峰這麼多次的女性哦!」
柯彼得志不在登頂,而在行醫貢獻專業之餘,又能享受爬山的樂趣。2002年他甚至在聖母峰海拔4,500公尺半山腰的小診所,擔任三個月的義工醫師。「有什麼比在看病的地方,每天可以看到壯闊連綿的高山群還高興的事呢?」
經驗豐富的他,可以從聖母峰登山的行程中預測會不會得高山症。柯彼得解釋,人超過海拔2,500公尺的高度,身體容易缺氧,因此連續四天晚上睡眠的高度不要超過1,000公尺,讓身體適應高海拔的環境,就不易引發高山症。柯彼得很自豪地說:「只要經過他指點的登山客,沒有人罹患高山症。」
台東基督教醫院急診科主任柯彼得,可以用中文看病,還經常向病人開玩笑: 「你的國語怎麼跟我的國語一樣好!」
聖母峰的小診所裡有一個小烤箱,柯太太用鳳梨罐頭做鳳梨蛋糕,由於小診所並非攻頂的必經路線,但聽到有蛋糕吃,吸引了許多有名的登山客專程繞路「慕」蛋糕而來。「所以我見過很多有名的登山客,例如第一個沒有用氧氣筒攻上聖母峰的Peter Habeler,以及第一個登上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的美國人Wally Berg。」
2002年柯彼得轉到台東基督教醫院,急診加上門診,一個人當1.5個醫師用。這麼操勞,柯彼得還會向醫院請數月的長假,到破冰遊輪擔任船醫,連續五年帶著太太王媛玲去南、北極圈與阿拉斯加做極地探險。
柯彼得解釋這非比尋常的經歷:「我最後一次在印度北部攀登一座6,000公尺的山,沿途遇到一位在藥廠工作的美國人。你知道,同行一段路,聊聊天,有時還會互相留下email。沒有想到三個月後,我收到這個美國人的email,他向全世界經營北極最大遊輪公司的執行長推薦我,因為每艘到南、北極圈的破冰遊輪都規定要有醫師同行,於是我賺到免費的船票,而且是兩張票。我喜歡跟太太在一起,當然要帶她一起去,我坐過各式各樣不同的破冰船,包括全球最大核子動力的破冰船。」
柯彼得視病猶親,主動幫病人拿輪椅。
巡迴偏鄉,填補缺口
「回到台灣就覺得很歡喜,台灣什麼都好,這裡是天堂。」柯彼得很納悶:「許多台灣人都不懂,台灣風景好,又非常安全,不像澳洲很多吸毒的人偷了東西,再賣到二手市集去,台灣很少有二手市集可以銷贓。」
2008年莫拉克風災,南迴鐵、公路對外交通中斷,部落孤立無援,柯彼得與台東基督教醫院的醫療團隊搭直升機進入達仁鄉土坂村進行緊急醫療救援,貼心關懷災民的需要,也提供及時的幫助與安慰。
然而,經常出入救援的前線,柯彼得也有受難的經驗。2009年全球爆發H1N1疫情,從紐約返抵國門的他,因為發燒,篩檢結果處於陽性與陰性的邊緣地帶,謹慎的疾管局人員決定隔離,成為台灣境外移入H1N1新型流感的首例病例。接機的太太王媛玲十分擔心,跟著跳上救護車,成為第二例。事過境遷,成為難忘的回憶。
柯家屋內櫥櫃、餐椅與手工檯燈都由他親手製作。
台東基督教醫院為了讓台東罹癌的民眾擺脫「趕路比治病還苦」的窘境,正在籌資興建癌症醫療大樓,目前還缺5,000多萬元的經費。
柯彼得醫師卻拋出更深的憂慮說,硬體醫院容易建,但真正的問題是要有醫師願意留在偏鄉。許多醫師都是來了二、三年就走。雖然台灣的健保制度非常好,而且公平,不論有錢、沒有錢,都可以接受有品質的治療。但病人小病上大醫院,專科醫師的訓練愈來愈窄,例如一個小感冒看心臟科,說不準醫師會做心導管,就像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說的,手上拿了鐵鎚,任何事物看起來就像釘子。
總是一派輕鬆的柯彼得醫師,說到台灣健保制度美中不足之處,表情跟著嚴肅起來:「要改變這樣的問題,應學習國外的制度,讓第一線的家庭醫師可以看簡單的婦科、外科,重病才到大醫院,才能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柯太太不幸意外過世,親友都擔心他家事無法自理,柯彼得說,其實平時家事都是他做的。孤單身影的背後,失去的是卅多年來相知相惜的伴侶。
生命低潮,努力走過
想要成為台灣公民,一直是柯彼得的願望,尤其剛到台灣時,每年都得要換居留證,他總會擔心不會通過。雖然2004年拿到永久居留身分,但不是台灣公民,不只不能投票,對繼承等相關法律的保障還是不一樣。
他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說:「假設我犯罪被判刑一年,如果沒有拿到身分證,出獄後馬上會被遣返離境,不能再回台灣;但有了身分證,只要去坐牢一年,出來了,還可以回到我的家與所親愛家人身邊。」
柯彼得所謂的家,是他親自設計,從一片荒地興建起富有villa風味的建築。15歲起,就著迷製作Cutty Sark號古老商船迷你版的模型,可以說是手作高手,屋內連床架、櫥櫃、餐椅與手工檯燈都由他親手製作。牆壁上掛滿色彩鮮明的油畫,畫家正是這對神仙眷侶遍遊極地高山,回到台灣閒暇之餘的作品。
拿到台灣的身分證,肯定柯醫師對台灣偏鄉醫療的貢獻。
因此當內政部修改國籍法,並且肯定曾獲得第11屆醫療奉獻獎、在偏鄉行醫30年的柯彼得對台灣的貢獻,在2017年核准他歸化台灣國籍。拿到台灣的身分證,柯彼得非常高興:「我的生命與生活都在這裡,我是台灣人,我是台東都蘭人!」
2018年間王媛玲騎車出去工作時意外發生車禍,撒手人寰。這個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他沒有機會說再見,但也因為柯彼得具備台灣公民的身分,一切財產繼承等問題不致因身分而有遺憾。
問柯醫師還OK嗎?柯醫師小聲地說:「不OK!總感覺生活裡缺少了什麼!」但他話鋒一轉,很快地說出正面的話:「我還可以騎腳踏車,還要做家具,每天很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