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技向前走 完善環境創新局

資料來源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2018-07-18

我國生技能量持續發光,第16屆台灣生技月參展於今日登場,攤位達1,400攤,創下歷年活動新高,更吸引了中、日、韓、澳、德、瑞、美等超過25間國外企業來台參展交流,在在展現台灣生技產業蓬勃發展,以及連結國際市場的動能。為此,生醫創新執行中心(Biomed Taiwan)於活動期間特舉辦「台灣成為亞太生醫樞紐(Taiwan as a Biotech Innovation Hub in Asia Pacific)」論壇,邀請蘇芳慶執行長精闢分享台灣生醫群聚及創新做法,讓與會的國際生技專業人士更加瞭解台灣的生醫產業;同時,也安排與美國新創公司Akouos 執行長Manny Simons、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助執行長詹益鑑,透過產官研齊聚分享經驗與交流,探討生醫新創環境與挑戰、台灣生醫優勢、如何邁向市場新藍海等議題,藉此激盪創新思維,開創台灣生醫國際能見度,促進產業發展。
 
生醫創新執行中心執行長蘇芳慶指出,為加速臺灣產業轉型升級,追求永續發展的經濟新模式,政府特規劃5+2產業創新計畫,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為經濟成長注入新動能。經過兩年努力,已逐步建構更完善的產業發展生態體系,特別是法規制度,如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放寬高風險醫療器材適用範圍,同時鼓勵業者投資高風險醫療器材;另重新檢討「藥事法」、「科學技術基本法」及「醫療器材管理法」,使業界擁有更寬闊的發展空間,並獲得政府直接支持。在聚落的建構上,今年六月啟動的精準醫療聚落—南港生技園區,補足了生醫廊帶建置最後一塊拼圖,透過串聯北、中、南的產業聚落,整合全台灣的生技能量,創造更大的產業競爭力。鏈結國際資源部分,持續與國際大藥廠合作,如默克藥廠投資台灣建置台灣─默克生技製藥產程研發暨培訓合作計畫、楊森藥廠(Janssen  Pharmaceuticals)與科技部、經濟部成立Janssen-Taiwan合作計畫,將加速台灣生醫產業與國際接軌。未來將持續從政策著手,為台灣孕育具前瞻、創意的生技種子,進而讓台灣在國際生醫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台灣醫材與新藥的能量持續發光發熱,107年度至今,台灣TFDA許可證核發第二等級醫材167張、第三等級醫材16張、新醫材1張;醫材產品獲美國FDA 510(K)核准之項目共計24項,其中高值醫材計16項;在新藥部分,自行研發新藥在台上市共計4項、獲國際藥證新藥共計2項。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WEF)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2017-2018),臺灣在137個國家中排名第15,在亞太地區位居第5。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公布2014年至2018年全球最佳經商環境排名,臺灣排名第14名。而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usiness Environment Risk Intelligence,BERI)公布的2018年第1次全球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中,臺灣排名全球第4。顯示台灣生技能量在產官學研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步受國際肯定。
 
本屆台灣生技月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特別邀請東南亞生醫業、國際投資機構參與,希望促成更多商機和媒合機會。在展覽方面,超過600間廠商、展出超過1,400個攤位。系列活動中,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ioBusiness Asia Conference,BBA)特別邀請到1993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理查‧羅伯茲(Richard Roberts)暢談基因工程及其帶給未來生技產業、經濟社會的重要影響。此外,世界生技產業協會(BIO)資深副總裁Joseph Damond受邀探討全球生技政策及政經變化之影響;花旗集團投資銀行醫療部亞太區董事Miron Lila於會中預測亞洲醫療生醫投資趨勢;Frost & Sullivan資深合夥人Reenita Das分享2025年生命科學、健康產業國際趨勢及佈局。透過台灣生技月活動,國際投資機構將更加了解台灣生醫產業發展潛力;另一方面,生醫創新執行中心亦將持續串聯政府能量,推展台灣生技版圖與國際接軌,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生技研發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