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健保30週年:創造全民均健,追求更健康臺灣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X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elegram
print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 2025-05-05
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

邱泰源部長
衛生福利部
中華民國(臺灣)

健康是基本人權,更是普世價值。提升健康不僅關乎增進人民福祉,更影響球各國的生存與發展。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 2025-2028年第14個總體施政規劃」(GPW14),其中包含「提升衛生服務覆蓋率和財務保護,促進全民均健」之策略目標,呼籲各國就相關議題採取行動。

臺灣早已於1995年開辦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藉由整合不同職業身份的保險體系,於今納保率超過99.9%,實踐全面健康覆蓋,30年來,提供臺灣人民公平、可近性高、且有效率的醫療保障,也是臺灣社會安定及民眾健康安全的重要支柱與保障,更成為全球健康照護的典範,已經連續7年獲得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全球健康照護指標(Health Care Index)排名第一。

臺灣健保的財務運作採隨收隨付、自給自足的模式,並透過保費改革及補充財源(如菸品健康福利捐),有效應對人口老化及醫療成本上升的財務挑戰,確保制度的穩定與永續。

為持續提升我國民健康,我國賴清德總統於2024年提出「健康臺灣」的施政願景,期盼讓人民健康,讓國家更強,也讓世界擁抱臺灣。秉持以人為本,家庭為核心,社區為基礎的理念,積極擴大健康促進與預防保健服務。透過「家醫計畫」與「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提供慢性病患者全人全程的綜合照護;透過遠距醫療提高偏鄉地區服務可近性,也透過推動長期照顧與安寧療護的一體化服務,落實在地安老,確保全方位全人全齡有尊嚴的健康照護,實現健康平等的真諦。

此外,WHO於2021年發布2020-2025年全球數位健康策略文件,提出加速發展及運用以人為本(Person-centric)之數位健康方案,以預防、偵測與應對傳染性疾病,建立相關基礎設施和應用健康數據以促進健康與福祉。臺灣持續運用其資通訊優勢建構高成本效益及效率的衛生體系及服務,包括健保雲端系統提升病歷互通效率,並藉由快捷式健康照護可互通性資源(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 FHIR)標準推動國際醫療資料的交換,透過AI輔助技術推動智慧醫療發展。虛擬健保卡與健康存摺APP實現了建立即時健康資訊管理,促進民眾作出有利健康的決定。

另自2008年起,我們引入醫療科技評估(HTA),以實證為基礎的政策決策促進新藥的快速納入健保,2023年首次納入基因及細胞治療藥品,開創精準醫療的先河,改善患者的治療選擇。我們也運用創新科技輔佐改善醫療環境,發展智慧醫療照護,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質量,提供民眾更好的照護品質。

臺灣雖面臨政治挑戰,卻始終積極參與全球衛生事務,並致力於支持全球衛生體系。在COVID-19期間,臺灣在防疫物資、技術和經驗分享中發揮關鍵作用,成為世界各國可靠的合作夥伴。此外,臺灣健保的經驗可為全球提供寶貴的借鑑,我們將繼續與各國分享全民健康保險、財務管理與數位健康等領域的成功實踐,助力更多國家實現WHO揭櫫的全球健康覆蓋目標。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健康挑戰跨越國界,全球合作已成為應對各種健康危機的關鍵。然而因中國不斷扭曲聯大第2758號及世界衛生大會第WHA25.1號兩決議,使得台灣無法參與WHO-全球最重要的健康合作體系。殊值得注意的是,該兩項決議並未提及台灣或台灣為中國的一 部分,亦未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WHO代表台灣的權利。

基此,為實踐聯合國包容及普遍性的核心價值,我們籲請WHO及相關各方正視臺灣長期以來對全球衛生體系的貢獻,敦促WHO應採取更開放的態度和彈性,秉持專業及包容的原則,主動並務實地邀請臺灣參加WHA及參與WHO主辦的會議、活動和機制,包括刻協商中的WHO大流行病協定。臺灣殷切期盼著能持續與國際社會攜手,共創無國界的健康未來,共同落實WHO憲章「健康是基本人權」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不遺漏任何人」的願景。